北大荒传奇:垦荒先锋——北京的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
杨华——这位来自北京的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亲身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垦荒运动在全国的兴起。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由共青团中央倡导,由北京青年发起,杨华是这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发起人。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5位发起人:(左起)李连成、李秉衡、庞淑英、杨华、张生
北京青年垦荒队的行动,奏响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绚丽篇章。年,杨华退休后回到北京安度晚年。作为一位80多岁的垦荒老人,他经常充满感情地回忆起他和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边萝北的那段难忘岁月。
杨华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人。年6月出生。他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乡亲们称他“杨三”。解放后,家里分了十几亩地,过上了新生活。父亲当时是土改小组组长,杨华跟着父亲进行土地改革,后来他代替父亲任土改组长。年6月,北京清华大学学生到农村宣传社会主义,要求进步的杨华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当时,西黄村许多青年都进入首钢当了工人,而他却留下来务农,立志当一代新农民,扎根农村,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年,他在全村组织了第一个互助组,两年后他又带头成立了初级社,把12户农民组织在一起,农业生产搞得红火,农民收入也高了,农业社最后发展到44户农民参加。年1月,杨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1日组建第一届乡政府时,杨华被选举为西黄村乡第一任乡长。年,杨华被评为石景山区劳动模范。西黄村乡也被评为石景山区上交国家公粮的先进单位。
此时,为发展生产扩建首钢,占用了不少当地的土地。土地少了,打的粮食也少了。他在参加北京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在祖国东北角的黑龙江省,尚有1亿亩的荒地还没有被开发!杨华很是兴奋,他想,既然首钢要扩大,土地越来越少,同样是务农,我们为什么不能到边疆去搞开发?在会上他就向党组织提出远征垦荒的请求。许多人不以为然,当时区领导说:“杨华,如果国家号召开发边疆,我让你第一个报名去,你可得说话算数啊!”杨华当即表示,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
年,是共和国激情燃烧的岁月。8月5日,在北京团市委的组织下,石景山的杨华,南苑的李连成、李炳恒,东郊的张生,门头沟的庞淑英等5人来到了团中央.团中央领导和他们谈话,具体研究了组织垦荒的有关工作。杨华他们5个青年一起商量了组织垦荒队的三条原则:一是必须绝对自愿:二是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三是去了就不回来。当天,他们5个以垦荒发起人的身份正式向北京团市委递交了申请书,表达了赴边疆垦荒的愿望和决心。
8月12日,团中央第一书记在王府井富强胡同6号自己的家中,接见了杨华等5名垦荒发起人,杨华领导同志汇报了他们成立“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计划。他激动地表示,“毛主席发出了垦荒的号召,咱们首都的青年就应该挑这个头,不能让祖国的荒地闲着睡大觉!我们一定能在荒凉的北大荒建设起自己的村庄和家园!”
耀邦同志说:“好啊!我支持你们!团中央支持你们!”接着对垦荒队的规模、地点和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做好思想准备、物资准备等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他想得很细致、周到,连垦荒队员带什么农具、穿什么服装都想到了。
年8月30日,北京各界青年到车站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送行
这次历史性会见后的第四天,《北京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都刊登了杨华等5人发起组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那份豪情现在还让我们感动——
“我们知道,到边疆垦荒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是一千条困难,一万条艰苦,比起为了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来,那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丁点水。
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战士.我们不是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守望着热炕头的人,我们有志气当一名志愿垦荒的先锋队员!”
“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往我们远征垦荒的决心!不管边疆的杨华举起了拳头,语气凝重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向党和人民,向这块神圣的土地宣誓,我们将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劳动.把这块神圣的土地建成我们美丽的家园!”
这时候已是秋天,秋风带来了阵阵寒意,周围是无边的寂静,垦荒队员们肃立在杨华的周围.他们心潮澎湃,有的队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用勤劳的双手将这里建成祖国的粮仓,建成自己美丽的家园。
当地老百姓为他们腾出了四间房子,给他们送来许多工具和生活用品,垦荒队员们支起了帐篷,垒起了锅灶,队员们忙碌起来了,有的在草地割草,有的在河边挖渠,垦荒队员们开始了垦荒的生活。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在垦荒誓词上签字
年9月10日,在萝北县都鲁河畔的荒地上,垦荒队举行了隆重的开荒仪式。杨华带领队员们高举右手庄严地宣誓:“我是一个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着祖国的河山。脚踏着边疆的荒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第一,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家乡:第二,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乐园:第三,服从领导,遵守纪律,绝不玷污志愿垦荒队的旗帜;第四,完成计划,争取丰收,为后来的青年们开辟道路。倘若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辜负了党的领导,我愿意受集体的制裁,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实现我的誓言。”
县委书记阮永胜同志剪彩后.杨华作为垦荒队长发出了“开犁”的命令,4副套着6匹马的犁杖一起前进。黑油油的土地马上呈现在大家的面前。队员们兴奋地跳了起来,深情地捧起黑油油的沙土,细细地体味着自己亲爱的乡土由荒野变成良田那一时刻的喜悦之情。
历史在这里定格了!这一刻掀开了萝北垦荒历史新的一页,也宣告着建立新家园这一壮举的开始。他们实实在在地迈出了垦荒的第一步,这一刻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从这一天到10月5号,他们开垦了38公顷的土地。
这一年秋天,杨华带着黑土地的成果回北京参加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他幸福地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招待了青年积极分子们.勉励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
年5月4日,北京集体农庄正式成立,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经过庄员大会选举,萝北县委批准,杨华任北京集体农庄主席。随后按地区建起了天津庄、河北一庄、河北二庄、山东一庄(胶南庄)、山东二庄(临朐庄)、山东三庄(惠民庄)和哈尔滨庄等8个集体农庄。
年6月7日,团中央领导到现今共青农场所在地慰问垦荒青年
年7月,团中央领导同志到萝北视察垦区,接见了杨华和垦荒队员们,并向他们布置的任务。
杨华和垦荒队员们根据领导同志的指示,制定了《北京集体农庄庄章》,决定三年不分配,成立了集体食堂,不领工资,春秋两季发工作服,保证集体支出,给女队员们每月5角钱的卫生费.这样具有战时共产主义色彩的集体农庄生活开始了
年,北京集体农庄选了几次庄址,最后搬到了鸭蛋河南岸,距离萝北县城凤翔镇15里地,后来省里还支援元钱.修了一条通往农庄的公路。年,这时的北京集体农庄已经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鸡叫、狗咬、孩子哭,好一派热闹景象。当年10万转业官兵到北大荒创建国营农场,北京集体农庄也转为国营农场。这时集体农庄三年资产已达上百万元,为全体庄园人的共有财产。如何分配这笔资产,庄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人要求分配这笔资产,大多数人不同意分配这笔资产,最后经过全体庄员表决一致通过,将这些资产全部上交给国家。
60年来,杨华和垦荒队员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誓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一片荒原上建成了现代化的国营农场。今天,他们虽然退休了,有的人还回到了老家养老,但三江平原上那一堆燃烧的篝火,仍然闪耀着理想、奋斗、奉献和希望的光辉。
当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等省市的垦荒大旗,至今仍然飘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新中国生产建设兵团“13子”大盘点(二)妙趣横生的“知青语”——以黑龙江为例新中国生产建设兵团“13子”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新中国生产建设兵团“13子”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