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庆油田记忆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

图文/李枫

在群里,大漠晒出一张照片:一块大石头上竖着写了一行字: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地。

我一惊:“在哪里?”“在现在的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院内。”大漠和几个文友分别回答。刘社补充:“在旧物市场附近。”

过两天,我看王法胜老师的书《大庆城事》,又遇到了这个纪念地,王老师写明在中平街。

这左一右一个消息,像小鼓紧敲,催我赶紧去找。

有了街道名更好找了。

年1月4日,我和老伴儿开车往东,去寻找首车原油外运地。

其实,文友们都说到了“东油库”,但我转眼把这个重要信息忽略了,所以,没有纳入我找路的信息库。

进了中平街,就看见一个大铁门,欧式雕花样黑色式的大门,在那一片很显眼。旁边一块水泥方牌上刻着大字“第七油矿(或作业区,没记清)车队”,作为初选地,记住了。再往前走一走,进入了旧物市场。我向加油站一工作人员问“东油库”,他指的方向就是七矿车队。

我们折回来,进入车队大门。通过问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同志,得知“一直往里走”。路不远,接近午饭时间,路上有一两个人,可能去食堂。一转弯,我就看见了左边高岗上矗立的大石头:找到目的地了。

停车。机关楼前放着一排水泥圆球路障,可以暂停。

一抬头,啊,路障后面还挺立着一个灰色的水泥大牌子,横着写了11个大字“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地”。哇,东油库的革命传统宣传工作做得不错啊。

先在楼前照相。

昨天的大雪把这些红字遮掩得像一地若隐若现的枫叶,基本看不出来是什么字。我俩从车里拿出笤帚打扫。打扫到碑的背面,看到密密麻麻的字,是历史简介。

楼前还立着六块宣传牌,每块基本都是两帧照片(有一块是一帧照片),讲述了原油外运的今昔。

我俩认真地看起来。

东侧南面宣传牌的一组照片是,年6月1日8时45分,也就是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整整一个月之后,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总指挥康世恩,为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剪彩和群众们欢呼的场面。

中间那块宣传牌的两帧照片讲的是当年的装油场面:来自玉门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庆石油大会战五面红旗之一、大庆油田第一位采油队长薛国邦,带领职工,用蒸汽管刺,用铁锹搅,再拿抽油泵往罐里送,苦战7天7夜,终于完成了装车任务。

西面三组照片是后代油库人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事迹。

看完几组照片和说明,我俩准备去北面的石头纪念碑。

一回头,哇!

纪念碑矗立在高岗上,我这一回头看,正好是仰视。蓝天白云下,仰视纪念碑的高大和伟岸,仰视那段与日月同辉的光荣岁月,真是不能不叫人肃然起敬。

这个高岗无论是原来就有,还是后来人工堆砌,其“站在高点”的崇高历史意义和艺术深蕴都能瞬间显现其意义进而撞击参观者的心灵。

纪念碑正北朝南。它的东北方卧着一块石牌,刻着首车原油外运的简介。西北面也有一块同样的牌子,我用手套把雪抹一抹,是英文。我不认识,估计是简介英译文字。

这个历史景观建造很有远见和视野啊。

我示意老伴帮我录视频。我说:“年,万人誓师大会召开以后,石油工业部作出决定,将在6月1日向锦西石油五厂发出第一列原油列车。为向党中央、向毛主席、向全国人民报喜,石油人用20多天,顶风冒雨,抢建成东油库。游泳七天完成了吨原油21节油罐车的装油任务。

图片来自网络

年6月1日,当全国人民欢庆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大庆油田首列原油外运车,在《社会主义好》的乐曲声中,缓缓启动。这是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的首批硕果。大庆东油库从此名垂千古,成为大庆油田石油储运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图片来自网络

年6月,东油库(首车原油外运地)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向东油库人致敬!”

现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还珍藏着薛国邦队长手握蒸汽管,站在原油池,像机枪扫射一样融化原油的视频。

那是历史的回声,代代相传……

李枫,年生,黑龙江省萝北县人。黑龙江大学毕业。大庆师范学院教授,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会员。出版学术专著和诗歌散文集6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