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国家组织大量人力开垦北大荒,为何北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期,东北作为我国的北方边陲由于条件优渥、地力深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优质的产粮基地,更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重要的根据地,从那个时期起,我国对东北就进行了有意识的大规模改造扩建工程。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记得那个非常具有时代意味的响亮名字-“北大荒”。

北大仓向祖国献礼

为了能够更好发挥东北的功能作用,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和生产积极性,一个机械化的公营农场开始拔地而起。它的出现不仅让许多荒地变成了良田增加了粮食收入,更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热情,为祖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了勤劳努力,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公营农场的数量迅速的增加到了五十多个,建设“北大荒”的战斗开始了。

看着公营农场卓有成效的建设成就,这个政策也就继续的推行了下去,并在在-年的时间里到达高峰,使东北可耕种面积扩大了一千多万亩地,成绩辉煌。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昔日的“北大荒”华丽转身为了良田万顷且名副其实的“北大仓”,成了远近闻名的粮食产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固的保障,令人奇怪的是,曾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投入才取得的拓荒开垦成果,今天却突然要反其道而行之,进行退耕还荒,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北方荒地的命运转变

年,为了响应建设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号召,无数的青年才俊和巾帼英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屯田戍边行动,规模庞大的“拓荒”战斗拉开了序幕。

知青们在北大荒建设

回首过去,在那个时代中,数不清的祖国儿女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树立了典范,他们不怕艰难困苦,敢于和荒田荒地做斗争,他们的坚强意志在新中国历史上堪称一面迎风飘展的旗帜,他们的的英勇行为和事迹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呼声,那就是,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

同年,经过组织的慎重研究和决定,一支十万官兵的庞大队伍开始浩浩荡荡的前往黑龙江边远地区,开始与荒废了百年之久的白山黑土做“斗争”。

当这个消息传遍北方的时候,正热火朝天拓荒的年轻人们瞬间封腾了起来,他们不孤单了,更多的目光和力量开始向他们靠拢了过来,在成为焦点的同时,他们也深感使命和责任的重大,如今正是举国奋斗的时候,不少人鼓足了干劲,喊出了斗志昂扬的口号。

“只要奋肯斗,所有的事情都是可能的!”这便是那个时代的自信。

曾经的战场雄狮,敌人的噩梦,无论是基层官兵还是指挥领导,都有一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曾经的敌人是刀山火海,现在的他们,面对的是望之不尽的荒废山林,所有的人都满怀着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去。

人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斗志也是受环境决定的,更需要用内心的那份坚守和意志来捍卫它。官兵中,有不少都是刚从 得胜归来的雄狮,携带着胜利的荣耀,面对祖国的再次召唤,他们无怨无悔,也将再次得胜而归。

官兵们来自四海八方,不少南方过来的兄弟都从未见过如此荒芜的地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里就是他们要造就的第二个江南。

知青们在北大荒劳作

队伍一下火车站,便迅速赶往了各自的拓荒地点,而英雄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展开。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 是人类历史上 的雄伟壮举,尤其是战士们刚刚到达目的地,条件艰苦且一无所有的他们,硬生生的开辟出一条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修道路、造房屋、拓荒地,什么没有,他们就创造什么,什么困难,他们就战胜什么,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都不能磨灭他们对胜利的渴望。

每天十个小时的辛苦作业,让大家都累的够呛,而许多人甚至连一张可以休息的简易床都没有,以至于很多人蹲在风雪天中吃饭休息,而到了寒风刺骨到来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们也仅仅是用一张简易的格板去挡住来袭的寒意。可即便如此,战士们也从未屈服,仍旧是笑着欢乐歌唱。

王震将军

北大荒离不开的王震将军

年,一位精神焕发、雄姿不凡的中年人专门乘坐火车来到了黑龙江视察,他看到祖国河山大好的同时也看到了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他不禁感叹道:

“这么好的地方不能浪费了,这片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正是搞农业机械化的好地方。”

有想法不行,还得付诸于行动。后来,果然如王震将军所想象的那样,这片土受到了国家的注视,感召了无数斗志激昂的年轻人们来此奋斗,这片土地被利用了起来,焕发了新的生机。

就在年那批雄兵开赴北大荒的时候,王震将军还亲自来人山人海的火车站迎接这些祖国的英雄们,并引用了“毛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句来赞颂他们的革命精神,写下“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的”句子来赞誉他们对祖国的无私贡献。

那时苏联与我国的关系还处于蜜月期,在得知北大荒的情况后,向我国无偿赠送了多套的农业机械设备,并且还细心的派出了各种专家技术人员前往黑龙江,对拓荒工作进行顾问性的工作指导,一度将北大荒的建设热情推向了高潮。

后来,因为各方面原因,苏联人员开始陆续退出北大荒,但拓荒尚未成功,我们仍需要努力,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即使孤军奋战,我们也只能靠自己。

知青们在北大荒劳作

一开始,脱离了专家技术指导的拓荒队伍在开垦方式上还只能依靠人力去强行工作,费时费力,效果却不太好,但大家满怀热情,没有气馁,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套科学、有效且成熟工作方式自然而然的运用了起来,北大荒的恶劣局面开始慢慢有了进展。

人多力量大,在~年的时间里,全国近五十万的知识分子再次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开始带着憧憬和知识,登上了前往北大荒的征程,为那里带去了一股新的庞大有生力量。

正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的年轻人们,用他们辛苦学习的知识和这里已有的工作经验结合了起来,将北大仓一步一步的建设了起来,为国民经济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让这片原本死寂荒废的土地被有效利用了起来。

开垦北大荒不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拓荒行动,更是一场敢于奉献、顾全大局、勇于开拓的精神体现,正是这些在哪里付出了激情、抛洒了汗水、奉献了青春的可爱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让山水剧变,让历史留下醒目的一篇。

一名名叫王进明的老人曾经激动地向讯问拓荒过往的年轻人回答到:

当年自己看到了报纸上的志愿书,想都没想就直接报了名。因为这是光荣的事情,这是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力量的 时刻。”

而他在去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未来会经历什么,直到进去拓荒开垦队伍进行学习培训以后,才逐渐明白了意义的重大,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重担。

那些关于北大荒艰难困苦的记载和描述,从来都不是为了刻画而危言耸听的事实编造。比如黑龙江的萝北县,八十万公顷的土地,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居住,你甚至不敢相信,如此人烟稀少的对比,这些人是怎么生存在哪广袤肥沃的土地上。

知青们在北大荒建设

当年那些满怀激昂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们已经垂垂老去,可他们脚下的站立的土地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曾经奋斗的故事。

在无数的心血付出下,北大荒成了名震天下的北大仓,这是一代人努力的成果。但在年的时候,国家却突然停止了这个项目,并且决定“退耕还荒”。

全新的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四十多万公顷的土地基本全数按计划实现了“退耕还荒”,其他剩余的耕地也在按照计划进行持续的转变,而另一个十多万公顷的土地正在进行一个新时代的伟大工程-人工造林。

曾经,那里曾经肩负着一代人的奉献和付出,而现在,那里肩负着同样的伟大理想,祖国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

回首过去,北大荒的建设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国民生产资料的贫缺,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经足够完成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贸易需要,所以北大仓的地位职能也在随着新的趋势而发生转变。

如今的我们逐渐明白,青山绿水才是 的财富,只有和环境协调兼顾统筹发展,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所以我们采取了全新的发展模式,是时候“让北大仓休息会儿了”。

湿地生态系统

北大仓的原来的荒林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受于时代生产力的局限暂时搁置了它的作用,而拥有全新发展理念和需要的今天,我们就要把它原有的职能重新激活,让自然和“特殊的环境”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湿地就是自然界最宝贵的环境特征之一,它不仅是地球母亲的三大基础系统之一,更是一种相当特殊的生态平衡样板,它不仅负责给地球补充地下水,提供充足循环的水源,更需要负责土地上所有动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给,很多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的珍奇动植物就生活在哪里。而北大荒原本就存在着这样一个自然湿地。

“大自然就像谦逊的君子,它报复的手段,同样是十年不晚。”五六十年代的拓荒成果所带来的影响在当时并没有显现,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种隐性的祸患就展现出了它的威力,“北大荒出事了”,来势汹涌的旱涝灾害,席卷了大多数地区,直接冲毁了近六千公顷的耕地,

尤其是年那场让全世界都震惊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它的肆意汹涌下,整个松嫩平原几乎颗粒无收。

对此结果,吃惊吃惊之余,很多人产生了疑问,不同于欧洲的海洋文明,中国自古便是农耕社会,耕作经验丰富,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才对。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中国以前虽然是农耕社会文明,但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耕作,对于大规模开采式作业并没有太多经验。并且东北是清朝所谓的“龙兴”之地,长年累月是荒地,其所自由发展的自然环境远比其他地方的要特殊,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多的认知理解,甚至需要“量身定做式”的耕耘作业。比如东北特殊的黑土土壤, 是老天爷宠爱的恩赐,相较于其他土壤,黑土地力肥沃,每平方米土地的有机质含量能高达百分之七,这意味着同样的耕耘时间,黑土的产量可以是其他土地的好几倍。

科技是 生产力,黑土想要发挥出它的作用就需要很高的科学认知体系,很遗憾,北大荒的开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北大荒的几十年过度开采之下,北大荒的地表黑土流失率堪称恐怖,不少地方甚至降低到了40厘米的厚度,形近于无。

所以,如果任由北大荒继续开垦,北大仓的奇迹不仅“晚节不保”,甚至还未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所以被国家研究后紧急叫停,即使如此,北大仓原有的黑土有机质已经下降了一半有余。

而经过上级组织充分的调研分析之后,退耕还林无疑是成本 、最为科学高效的复原方案。年,黑龙江政府就下达保护湿地,停止开荒的指令,并将原有的所有土地悉数退耕还林。

湿地生态系统

不得不说,退耕还林以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截止到年,近五年的还林时间,当地的野生动物种类就增加了近六十种,原本近乎崩溃的生态屏障再次出现了原有的模样。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转变,昔日的北大仓肩负起了新的使命。

付出就有收获,大自然的报答比它的报复要来的快的许多,北大荒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肩负着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使命,并且成绩辉煌,尽管它受限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认知而方式粗暴,但依然不能否认它的卓越贡献。

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达,对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深的认知,所以在保护北大仓环境的基础上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新使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