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萱回忆老红军合江农垦局局长黄家景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02.html

黑龙江垦区曾经是老红军聚集之地,他们为开发建设北大荒作出巨大贡献,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红军合江局局长黄家景在垦区工作生活6年,这里只说说我知道的他头一年做的几件事。

听从荒原的召唤

年1月,预七师师长黄家景带领我们几名部下,去武汉军区某演兵场,参加一年一度的教学法集训。在这期间,黄师长接到通知,让他去北京中央军委开会,到会才知道,是要几个预备师集体复员转业,去黑龙江开荒创建国营农场。

事情来得太突然,黄家景一时 。他年在家乡四川参加赤工队,继而加入红军,自此南征北战,在战火硝烟中厮杀大半辈子,对解放军有深厚的感情,他舍不得离开哺育他成长的部队。然而,经过在会议中学习,与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交谈,末了,他还是想通了:北大荒在等待开发,自己是军人,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自己又是共产党员,应无条件听从党的决定和安排。会后,他立即奔赴北大荒打前站,冒着数九严寒,寻找和安排部队的落脚地点。

然后,黄家景返回预七师驻地河南安阳,向部队传达中央军委会议精神,进行思想动员和各项准备工作,随即带领全师军官和部分士兵登上火车,向北方驰去……

4月,王震部长在佳木斯召开农垦工作会议,宣布成立合江农垦局,任命黄家景为合江农垦局局长。会后,王部长随黄家景去汤原县北大营,看望预七师和预一师两支队伍。王部长讲话说:“你们这两个师去黑龙江边上的萝北县,在那里的荒原上创建两个大型国营农场,要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边开荒边播种……”讲到这里,听众中站起一个人,是一个年纪不小的上校军官,冲着王震说:“你讲得好听,把我们留在北大荒,你留不留?让我们去萝北艰苦奋斗,你呢?开完会就回北京了!”

大家全愣了,这个人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对王部长这样讲话!王部长笑笑打了个手势,说:“你坐下,现在是我讲话,不是你发言的时候。”原来,这个人名叫刘海,是预七师的一名团长,他在红军时期就和王震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王震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刘海是该旅有名的劳动模范,他是王震的老部下、老战友。王震部长略微思索一下,接着讲:“我也留在北大荒,你刘海去萝北当预七师农场场长,我在佳木斯兼任合江农垦局局长,咱们共同艰苦奋斗开发北大荒,一起争取当劳动模范!”会场上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散会以后,王震部长对黄家景说:“我在会上讲的你都听见了?我兼任合江农垦局局长,你当代理局长吧,怎么样?”是呀,刚刚宣布黄家景为局长,这又变成“代理”了,黄家景不以为然地说:“什么代理不代理的,我得赶快去萝北!”

正是泥泞的季节

那时候,萝北县全县仅有一万多人口,大多聚居在县城和郊区,县城所在地凤翔镇像个大屯子,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两个预备师,还有重庆北碚步校、河南信阳步校、四川泸州干校的复转军人,再加上许多随军家属,总共多人一下子涌进萝北县,住宿成了大问题。县城里所有能住宿的地方全塞满了人,连郊区农民家的苞米楼子都住了人。此时,急需规划布局把兵力展开。

黄家景一到,立即带领勘察队闯入萝北荒原,没有车有车也没有路,全靠两条腿走路。莽莽大地被冰封雪裹一冬之后刚刚苏醒过来,到处是融化的雪水,到处是没脚深的稀泥,还有绊脚的荆棘棵子、塔头墩子,以及浅浅的溪流,走起来非常艰难。他们察看可以开垦的荒地,估量每个地块的面积,标定生产队的位置,确定主干道路的走向。这里的土壤非常肥沃,一锹挖下去全是黑土,给勘察队当向导的本地老乡夸张地说:“插根筷子都能发芽!”这使参加勘察的人们非常振奋,对农场的未来充满希望。如此跋涉几天之后,年轻的勘察队员见黄家景、刘海等几位老同志累得不行,又刚好来到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营地,就提议在这里休息一两天。黄家景连忙说:“不不,季节不等人,咱们得往前抢!”

5月,黄家景回到佳木斯,着手组建合江农垦局,调到机关来的,多数是刚刚转业的军人,其中处以上干部大多是老红军和老八路,还有从老农场调来的各方面专家及业务骨干,再加上后勤一些工人,总计90多人。这个机关的任务是什么?农垦部文件上写了一大篇,到了黄家景这里,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和我一起好好为农场服务。”

合江农垦局下辖14个农场,包括在萝北创建中的两个。当年接收复转军人多人,多数被安置在老农场。黄家景觉得,去老农场的转业军人,因为有依托,困难总会少一点,而去萝北那多人是平地起家,困难之多可想而知。机关各部门的工作启动之后,他带上几个人又急忙去了萝北。

机关为农场服务

黄家景这次去萝北是现场办公,处理农场当前急需农垦局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此时,两个农场的场部已经安营扎寨,分场和生产队也都进点,人员全都各就各位。

住宿用帐篷的很少,大多是就地取材搭马架子、挖地窨子。黄家景指示:盖住房要早做准备,上山伐木的问题由农垦局与林业局沟通。拖拉机和农具到齐的生产队已经动手开荒,有将近半数的农机具至今没有到货,有些生产队等不起就用人拉犁。黄家景当即派人回农垦局,组织人员去催讨。那时候长途电话不灵,办事大都靠发信或派人。拖拉机越来越多,缺少运油的汽车和存油的罐子,给机车加油带来困难。黄家景让农场出个数字和预算,由农垦局采购和定制。口粮供应尚无问题,只是没有蔬菜,连凤翔镇里也没有菜吃,想从老农场弄一些大豆生豆芽做豆腐。黄家景当即让我们给临近几个老农场写信,他签上名字,交农场派人去办。由于缺乏营养,病号越来越多,原师卫生医院,医生护士全有,问题是断了药品供应渠道。黄家景问:“没向县里反映吗?”回答说:“增加的数量太多,县里解决不了。”黄家景说:“赶紧派人去农垦局,我让局里帮助解决。”还有供电问题……

此后,农场派一台“热特”小型胶轮拖拉机带拖车,一路摇摇晃晃、颠颠簸簸把我们送到黑龙江边上的名山,那里有个老农场。此时,田野上小麦一片碧绿,大田也都出苗了,职工们开始夏锄。场长刘冲要向黄家景汇报工作,黄家景朝他要来几把锄头,自己留一把,其余的分给我们,说一边铲地一边唠吧。天空晴朗,阳光灿烂,田野里很热。刘冲给我们每人送来一顶草帽。铲地的时候,黄家景向刘冲请教铲地的要领,询问农场的历史和现状,当场长一年四季都抓些什么,今年接收多少复转军人,当前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两个人唠个没完没了。

食堂在一个棚子里,中午我们和大家一起吃馒头、苞米碴子水饭、小葱黄瓜水萝卜蘸酱。饭桌上遇见新来的转业军人,是从 直属单位来的。饭后,黄家景和他们开了个座谈会,了解他们到农场的情况。会上,有人问:回原籍接家属的时候,有非直系亲属也想来农场,行不行?黄家景和我们几个交换了一下意见,回答说:北大荒地多人少,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特别是年轻人,经农场审核同意,欢迎他们来。并要我把这个事项写下来,回局里后打印成信函发给各农场。也许,这就是后来有些人“投亲靠友”来农场的起因。

难能可贵的抵制

黄家景召开处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和部署麦收工作,我起草了一份文件《关于搞好今年麦收工作的意见》,经他审阅后发出。那时候农场主要种小麦,收小麦是农场一年中的大事。

麦收开始了,机关除了留下少数人,大家纷纷背起简单的行李,穿上农田胶鞋,手拎一把崭新的镰刀,分别奔赴各个农场去参加劳动,尤其是我们这些复转军人,更把参加麦收看成是一次学习机会。宣传处让我去友谊农场,在那里,我见到党委书记兼场长王正林,他已经被任命为合江农垦局副局长,但还没到职,他说:“局里发了个麦收文件,使下面明确了要求,有所遵循,这是过去少有的,很好。文件里讲麦收如救火,要全力以赴,人、机、畜齐上阵,这是对的。但又说要搞人海战术,就不对了,农场地广人稀,人海战术是搞不起来的,应该强调提高机械效率,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王副局长说得有道理,我通过参加麦收也体会到在这里提倡人海战术是脱离实际的。麦收结束回到局里,我把这件事说给黄家景听,他连连点头说:“王正林同志说得对,我下去也发觉了这个问题。”我说:“文件是我起草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我的错误。”黄家景说:“不,主要责任在我,明明知道农场地多人少,还提这种要求,实在是不应该,咱们今后要留心,别把军队的东西都往这里套。”

此后不久,农垦部秘书长王桂林来到合江农垦局,向局党组传达了在垦区继续开展反“右派”斗争的指示。年,全国开展反“右派”斗争,到这年已经结束了,只是其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垦区怎么还要继续开展呢?

王桂林长介绍了牡丹江农垦局云山水库工地开展抓“右派”的情况。说那些发牢骚、讲怪话、消极怠工不干活、对抗领导总闹事的,主要是复转军人当中的一些人,他们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属于敌我矛盾,要把他们打成“右派分子”,揪出来。到目前为止,牡丹江农垦局已经揪出“右派分子”多名。合江局党组要认真贯彻执行,尽快把这项斗争在合江农垦局开展起来。

散会后,屋里只剩下党组书记黄家景和政治部主任赵希义两个人,赵希义不解地说:“听见没有,消极怠工也是敌我矛盾!”黄家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王正林从友谊农场打来“农垦部王秘书长从牡丹江农垦局经过宝清县来到友谊,要我们继续开展反‘右派’斗争,合江局知道不?”电话不清楚,费了很大劲才听明白。黄家景说:“我刚听完传达。”王正林问:“这是一桩大事,局里有什么指示?”黄家景说:“等等吧,先别动!”从此,黄家景一直不动。

时间长了,赵希义问他:“这样拖下去,王震部长来了若问起,或者王秘书长回头来检查,怎么办?”黄家景说:“到时候再说吧。”赵希义和其他党组成员都为黄家景捏了一把汗。一直拖到入冬以后,从牡丹江农垦局传来消息,那里的反右派斗争不搞了,揪出来的“右派分子”全都平反了,至此,人们才把吊着的心落下来。这桩事机关干部是事后听说的,都说黄家景胆识过人,使垦区避免了一场动乱。

风雪中站稳脚跟

合江农垦局成立以来,全体人员一直住在临时借用的佳木斯市郊区一幢破楼里,没有取暖设备,不能过冬。国庆节前夕,机关干部除留下值班人员,其余全去了工地劳动,建筑过冬的住宅。

工地在市内一片空地上,我们去时,那里已经竖立起12栋房屋的木头框架。工程师说:眼前在建的这些房子,是此地一种简易住宅,墙体是木方子立柱两面钉灰条子,上面抹白灰沙子泥,中间空膛灌锯末子,不仅能保暖过冬,而且建筑速度快,造价低,经济适用,麻烦是钉灰条子工程量大,所以才请大家来,随后讲了钉灰条子的方法和要求。他向后面问:“黄局长有什么指示?”大家回头看,才知道黄家景以及老红军刘发英、李天光、苏力等处长们都来了。

黄家景说:“我刚从农场回来,农场的复转军人一面秋收,一面也在盖房子,打石头、锯木头、和泥脱胚、拧拉合辫,起早贪黑非常辛苦,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抢在下雪之前把房子盖起来,好不好?”大家齐声回答:“好!”话音一落,就操起家伙干起来。总共70多人,每栋房子上6个人,发给每人一把小锤子、一个钉子盒,钉子和灰条子放在过道上随用随取,整个工地响起一片“叮叮当当”的响声。

午饭在工地上吃,馒头、发面饼、干豆腐拌凉菜、一桶白开水,标准低了点儿,好在劳累之后肚子饿了,吃什么都香,何况局长和老红军们都和我们一起吃呢。借吃饭的工夫,黄家景向工程师提了建议:每栋房子上6个人,力量分散进度慢,影响下一道工序,不如每栋房子上20至30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钉完两三栋再转到另外两三栋,这样抹灰和灌锯末子就能早动手了,整个工期就能提前。工程师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下午就将劳动力重新安排,得到抹灰和灌锯末子的工人师傅一致拥护。

从此,大家天天乘车来工地钉灰条子,国庆节和中秋节也没休息。10月中旬,忽然降下一场雨夹雪,气温下降,开始冻手冻脚,人们纷纷穿上棉衣和棉鞋。我们这些复转军人当中,有不少是由海南岛驻军来的,刚来到北方,尤其怕冷,一冻手就拿不住钉子,不小心锤子就把手指头砸了。副局长田活农是广东人,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他竟然将钉子钉在手指头上,鲜血直流。卫生员让他退下去休息,他却不肯停工,说:“向解放军学习,轻伤不下火线啦。”

这年11月7日,佳木斯降下这个冬天头一场大雪,一夜之间,街道和大地一片银白,黑龙江寒冷的冬天开始了。我们经过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于下大雪前两天搬进了新盖的住宅,这个新成立的“外来户”终于在这里站稳了脚跟。12栋房子分成48户,每户挤住两家人。没有暖气,靠烧火墙取暖;没有自来水,每户打一眼手压浅水井。门前和周边没来得及平整,坑坑洼洼、蒿草萋萋,像是城市里的一个小屯子。

合江农垦局就在这里住,在这里吃,也在这里办公,一住就是3个年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