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萝北县名山镇山江村党支部
记者孙锋
地处黑龙江名山江畔的萝北县名山镇山江村,现有农户户、人(党员29名),耕地面积.6公顷。近年来,山江村党支部紧跟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引带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理念,积极做大做强全村粮食经济,探索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产业形式,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共进、经济发展与乡村建设同步的良好格局。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村、市级精神文明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把好“主航向”,强筋壮骨抓基础
近年来,山江村强基固本,在换届中将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和群众推选进“两委”班子,有效改善了班子知识结构,增强了整体工作合力。
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章程办事”,建立健全了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党务政务公开、党建带团建带妇建等项工作制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做到重大决策和活动事前、事后双公开;每月听取一次村委会及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每季组织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召开一次民情恳谈会,充分发扬民主,共同研究探讨村屯发展规划和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强化党员分类管理,量化党员“ABC”积分考核等管理措施,将村规民约、农村党员“六做六不做”“日行一善”等要求纳入党员星级评定内容,实时动态跟踪、全程痕迹管理,教育引导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村民知荣辱、讲诚信、助他人。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先锋行等活动助推乡村振兴,创新实施“一卡三单双纪实”党组织生活工作制度,丰富“老党员讲故事”等“主题党日”活动,由支部牵头,党员村民代表和老年协会自发成立了5支志愿服务队,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排查员、乡村文明倡导员等“五大员”,架起党支部与村民的新桥梁,消除农村工作的死角和盲区。
驶出“加速度”,优化环境聚民心
“传党情、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山江村党支部以此为目标导向,积极创建“我带头、我奉献、党群共建美丽乡村”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农家”行动。
先后整合资金余万元,落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10条标准,配齐服务活动中心电教设备、图书报刊、文体用品等硬件设施,常态化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处处彰显党建元素,时时传递党的声音;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推行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门前屋后环境整治,对村内边沟、栅栏、路灯和监控等基础设施进行重新改造,村内主巷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宽升级;村道路两侧栽植了绿化树种和花卉,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变化,用执行力播撒亲和力;大力推行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公示党员联户名单,层层分解责任,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免费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大病救助、低保救济申请等5大类10余项服务项目,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真正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深化“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教育引导村民争做“五星级文明户”、争创“美丽庭院”、争当“道德模范”等活动,制定门前“五包”责任制度,实现村内环境无缝隙管理。同时,成立“妇女之家”和“老人之家”,不定期举办演出、象棋比赛、舞蹈表演和跳操晨练等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年来,山江村从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群众上访事件,群众幸福感显著提高。
扬起“致富帆”,多元发展奔小康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动员吸引群众参与,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在产业链上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
率先应用“支部+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管理模式,成立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广泛吸纳村民入股合作,实现统一使用资金、统一购买物资、统一整地、统一耕种、统一结算、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扩大玉米千亩连片种植面积,有效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盘活集体资产。
积极改革创新,整合山江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淘宝、微商等途径,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让本村农副产品“出得去”,为本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深化“能人治村、能人带村”战略,按照“支部引领+能人党员带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生态资源、排污拆违和环境整治等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产业,利用村北林地发展黄花、芍药、平贝等林下中草药种植,推进以种植高粱、小米、花生、榛子等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庭院经济”和以农家垂钓休闲游、观光采摘自驾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往乡下跑,让传统的乡村焕发出新生机。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