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九十高龄的刘光霁和曾昭平精神矍铄。(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希台摄)
曾昭平戎装照。
刘光霁戎装照。
“青春献给了北大荒”
——耄耋夫妻携手走过65载峥嵘岁月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希台
在岳塘区双拥中路丝绸大厦,住着一对互敬互爱的老夫妻,他们相濡以沫65年,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他们就是九旬老人刘光霁和曾昭平。
谁都有灿烂的青春,谁都有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回忆起青春的岁月,如今已九十高龄的刘光霁和曾昭平满脸笑容地说,“我们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我们的爱情是那个时代最美的故事!”
年出生的刘光霁和出生的曾昭平都是湘乡人,也先后于年和年参军入伍。
“虽然我们是老乡,但之前并不认识。在部队我们走到了一起,并且相伴了一辈子。”满头银发的曾昭平笑着介绍他们相识的故事,露出满口白牙。
年12月,19岁的曾昭平刚从湘乡师范学校毕业,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军入伍,后到医院当学员,医院当医护人员。年入伍的刘光霁在益阳军政干校毕业后便在益阳军分区当文化教员。
通过组织上的介绍,年,刘光霁和曾昭平结为夫妻。
“我们在河南安阳殷墟结的婚,当时只有一张简简单单的床铺。”刘光霁说,结婚两年后,他们夫妻一同转业到黑龙江北大荒,开始了长达21年的农垦岁月。
北大荒像一团火,让人在烈火中成长。在刘光霁的卧室,一把长长的手锯静静躺在墙角,它身上的斑斑锈迹似乎在诉说那曾经身经百战的历史。
包括刘光霁在内的一万多人农垦队伍都驻扎在黑龙江萝北县,这里位于小兴安岭的尾端,除了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就是遮天蔽日的东北红松林。
“三十里路对面炕,六十里路是邻居。”刘光霁说,当时的萝北县人烟稀少,全县只有人,农垦部队刚到时都是寄宿在百姓家。
一开始,上山伐木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吃和住都在林子里。刘光霁介绍,红松高大茂盛,走进林子只能看到筛子一样的阳光。伐木是力气功夫,刘光霁说,半斤一个的馒头,他一餐能吃4个。
男人们伐木,妇女们负责医疗和饮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曾昭平说,虽然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很苦,但北大荒生态环境好,有大自然馈赠的天然野味。从伐木到建房,到发展养殖,医院,曾经荒无人烟的萝北县,农垦后建成了许多大规模的农场。
在北大荒21年,刘光霁和曾昭平养大了三男三女6个孩子。年,夫妻俩年近半百时调回湖南工作,后在长沙电力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前身)离休和退休,然后回到湘潭安度晚年。
“能健健康康生活到现在,或许是年轻时给身体打下了好基础。”曾昭平说,她在部队时就是体育爱好者,篮球、排球、乒乓球样样参加,而老伴刘光霁年轻时的伐木经历,也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是边疆的建设历练了我们,成就了我们,我们不后悔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北大荒!”回顾这光辉而灿烂的一生,夫妻俩说,如果让他们再选择一次人生,他们还会愿意做拓荒牛,为祖国耕耘和拓荒,他们无怨无悔。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