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油库和ldquo会战松rdquo

西油库和“会战松”

李枫

知道大庆油田西油库是市级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后,我便决定去看看。

这个身份意味着它是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大会战时期建设的单位,尽管我对它的历史暂时还丝毫不了解。

我不知道具体地址,便问文友,大漠文友给了我非常明确的答案:“菜库南有个铁路,铁路往南有条道,顺道直接往西走,就到西油库了。那里还有两棵挺高大的‘会战松’。”

哦,还有“会战松”?

年5月9日,立夏后的大庆天气格外晴朗,天蓝得又高又透亮,大太阳一览无余地照在大地上。在屋里感觉凉飕飕的我们,瞬间热得有点上不来气了。

我、大姐和老伴都觉得不可思议,刚零上24度,咋感觉这么热呢。

老了,不抗劲儿了。

真是。

只有走会战路、寻找铁人足迹时,感觉才有些精神头。

精神的力量很强大啊。

很快我们就看到了“西油库”三个字,我赶紧进大门打听。一个拿着文件夹很有气质的女同志告诉我:这里是西油库的保卫大队,我们找的地方再往西走二百多米。

老伴脑子转得快:看右边哪儿有两棵大松树,就差不多。

很快就看见了。

果然。

大门上嵌着厚重沧桑的“西油”两个字。

正对大门一块石碑上刻着“西油库”三个字。

走进大门,我赶紧跑到松树前。高大苍劲的樟子松下,斜卧着一个黑底金子的牌子,上面的主要内容是:年,参加石油大会战的职工在这里栽下一片松树,目前仅存两棵。虽历经风雨,仍根深叶茂,是油库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和大庆人蓬勃向上精神的象征。它现在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年立碑。

我们转身往里,走到一人高的石碑前。碑上的刻字是“西油库高度觉悟,不畏困苦,严细成风,自觉奉献。”

这就是西油库精神的内涵吧。

石碑后面的平房顶上横着两排字:“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西油库展厅”。

因为疫情的原因,展厅不开放。我把在百度上现买的资料“现卖”给大姐和老伴:

西油库是大庆油田第二个油库,确实建于石油大会战时期,年7月投产。第一个油库是咱们以前去过的“首车原油外运”的东油库。西油库投产后,就和东油库一起承担起大庆原油经铁路装车外运的任务。

年,大庆油田至秦皇岛的长距离输油管道全面投产。这以后,原油基本上改为管道外输,仅保留了西油库、南三油库的部分铁路外运业务。

陈老师提供

老伴接着说:“我听老记者陈老师说过,西油库精神是装车一个数,千米棧桥无油污!就是说棧桥它们的亮点。正因为这样,在大庆油田才流行一句话,东油库看罐(因为它是储油库),西油库看桥(因为它是输油库)。它们都是先进单位。”

“西油库健在让胡路区,是不是要和东油库相呼应,储运油方便?”

“不是。陈老师给我们讲过,西油库建在让胡路,是因为修了让通铁路。油罐车从让通线运出,不经哈尔滨和长春。六七八十年代让通线是运油专用线,所以当时地图上没标注,后来才标出来。”

哦,有这么多学问。

我们流连忘返,认真仔细地地拍摄每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石碑、树木和文字。

社会发展非常快,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记录这一时刻,为了今天的分享和明天的纪念。

西油库参观归来,我把照片分享到群里。留社说那个年代樟子松能栽活挺不容易。

哇!另一个角度,植物学上的收获。

我把松树人格化,解读为精神的力量常青!

年5月9日

李枫,年生,黑龙江省萝北县人。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在文学艺术历史和大自然中去寻找并获得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